浙江在线-茶和天下网6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谢燕青)茶艺是综合艺术,是一种艺术形态,它有 着看不见的思想和灵魂,是一种美的呈现。 一千多年前,唐代的皎然在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这首诗中,首次提出了“茶道”两 字。历史上并没有“茶艺”这一说,从“茶 艺”这两字出现到如今,也不过数十年。但茶艺近十多年发展迅速,已成为茶文化呈现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茶艺,从科学地冲泡好一杯茶为出发点,并艺术地呈现一种美的方式。茶艺内蕴深厚的 思想和灵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茶人的道德情怀,是科学、文化、艺术和生活的有机结合。“近年来,茶艺通过培训、竞赛 等不同方式,影响辐射地域范围在不断扩大,茶艺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茶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茶的魅力。”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智修研究员,从对茶艺的认识出发,以“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为 案例,解读茶艺发展对于全面展示茶的形象, 推动茶文化的积极作用。
一名小选手 正在参加“少 儿茶艺”的 比赛
茶艺有思想
《茶博览》:您眼中的“茶艺”? 周智修:茶艺,是一种技能,首先是科学
地泡好这杯茶。茶艺师是一个工种,茶汤是茶 艺创作者的作品之一,也是茶艺的落脚点。 以前,我们看到茶艺师泡茶动作眼花缭乱,但泡出来的茶汤,并不好喝。但这几年,通过培训、竞赛等方式,慢慢这种情况在转变。目前,在茶艺比赛中,基本上70%—80%的茶 汤是好喝的。
其次,茶艺,是艺术地呈现泡茶操作过 程,是一种美的呈现,追求过程美和茶汤美的 协调统一。环境、器皿、茶品、仪容、礼仪、 动作等组合,予以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体 现形而下之美和形而上之美。
《茶博览》:如何理解茶艺中的“形而上 之美”?
周智修:“形而上之美”体现的是真、和、静、雅、壮、逸、古等审美意蕴。“静 美”,茶艺赋予一种强大的平静力量。在深圳茶博会的一次茶艺比赛上,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平静之美。茶艺师营造的环境是雪白的 一片,白色的衣服,在雪地上安静地泡茶,没有任何解说,选手专注于泡茶,现场的目光全 部聚焦于一杯茶汤中,让人体悟到“静”的力量和清奇之美。“真美”,茶艺师不是演员, 茶艺不是表演,而是要用真心和真诚去呈现茶的美好。“雅美”,美,贯穿茶艺创作的整个过程,茶可谓是雅俗共赏,但不允许媚俗和低俗。前几年,在一场青岛茶会上,来自不同地 方的45位茶道老师,包括来自台湾蔡荣章、香 港叶荣枝、马来西亚许玉莲等老师,“隐姓埋 名”泡茶,茶友根据抽签决定喝茶席位,营造 平等氛围。茶会结束后,有茶友找到我,语带 哽咽地问我:下次还能不能喝到老师泡的茶? 也有来自广西的茶友在这场深入内心的茶会交 流中,感动流泪。茶的美,能感动人。
茶汤有情感
《茶博览》:您在《习茶精要详解》一书 中提到,茶艺集中、浓缩了沏茶的形象美,又比沏茶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茶艺是创 作者审美理想的结晶,如何理解“茶汤有情 感”?
周智修:艺术表达创作者的本性和情感, 茶艺是一门综合艺术。我们在听音乐的过程 中,听到一首曲子,能够了解曲子背后这个创 作者的为人和思想,茶艺也是如此。每一个动 作,都蕴含着茶艺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不同 茶艺创作者的茶汤作品有不同的味道,有柔软 的、强烈的、霸气的......一碗茶汤盛装着创作 者的心意。
《茶博览》:除了情感的表达,茶艺对于 促进茶产业和茶文化的方面,您认为起到了哪 些积极作用?
周智修:茶艺推广对于茶产业和茶文化发 展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首先是让更多人了解 茶、热爱茶。我们中国茶叶学会2002年开始做 培训时,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数都是从事与茶 相关工作的人。但随着发展,非茶行业的人员 参加培训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如教师、医生、 企业高管、媒体人等不同行业的人出于生活、 情趣需要,来参加培训。其次,茶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不少人 通过习茶,领悟传统文化思想。不少国外的 人,如欧洲、美国、意大利人通过茶了解中国 文化。
中国茶园面积、茶叶产量都居世界第一, 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茶叶科技人员队伍数量 在世界前列......我们通过学习茶,对中国茶有 了深入了解后,自然而然会产生文化自信,把建立文化自信落到实处。同时,茶艺推广对于提高民众生活品质、 构建美好生活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艺能展示
《茶博览》:“茶艺竞赛”作为茶艺推广 的其中一种方式,通过选拔技能人才,推动茶 艺完善,推进茶文化兴盛。2006年,首届全国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标志着“茶艺职业 技能竞赛”正式列入国家竞赛范畴;2018年, “创新茶艺”首次列入浙江省农技大赛比赛项目,第一次把茶艺作为农技项目让农民来比赛。不同方式的茶艺传播,让茶文化的声音传 得更广更远。您对于“茶艺竞赛”的理解?
周智修:通过茶艺竞赛这种形式,推进茶 文化兴盛。茶艺竞赛也是茶艺创作者的一个重 要展示平台,通过竞赛的形式,带动整个行业 技能水平提高,有助于推动茶艺完善,推进茶 文化发展。经过多年茶艺竞赛的发展,大家在 “茶汤要能喝、好喝”上逐渐达成共识,茶艺 竞赛的技术规程也越来越规范。
《茶博览》:我们知道,由中国茶叶学会 主办的“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可以说是全 国具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请您从其发展的历 程谈一谈,竞赛背后反映的茶艺变化和进步。
周智修:2006年,我们举行了首届全国茶 艺职业技能竞赛,这是首个列入国家竞赛的茶 艺赛事。第一届有14个省市参加,总决赛参赛 选手达到200多人。我们办这个竞赛之前,可 以说是一片空白,简单说,当时茶艺竞赛连游 戏规则都没有,技术规程、比赛内容都是逐渐 完善的。
2103年,我们在浙江金华武义县举办了第 二届,这届有22个省市的300多位选手参加总 决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我们组 织了裁判培训等。
2016年在贵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艺职 业技能竞赛”上,我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初赛吸引了超过15万人报名参加,覆盖范围包括29个省市。这届我们更注重通过竞赛引导茶艺健康发展,包括规定茶艺、创新茶艺,对技术规程进行调整,增加茶汤分数比重。同时,增加“茶汤质量比拼”内容,模仿 家里来5位客人,15分钟内,一种茶泡3泡, 考察茶艺师如何根据不同客人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交流方式和茶品冲泡等。其中,茶汤质量 的占比在考核项中达到了60%。很多参赛者对于这一形式一开始都很畏惧,但这种生活茶艺 的考核,真正能够把茶艺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 起,检验茶艺技能水平。
竞赛的方式,有利于带动整个茶艺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茶文化的普及面在不断扩大。我们也看到,很多选手都是跨行业来参加茶艺竞赛的。
作为茶艺发展“领路人”之一,周智修认为,未来茶艺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她期待茶艺百花齐放的一天,“但每一朵花能存活多久,要看她的分量、扎根深不深、内涵是否丰富。 对于茶艺发展来说,我们要摒弃浮夸、深入扎根、茁壮成长。”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