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茶和天下频道

论茶祖精神与精神养生

2019-06-2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周期政 夏平 周淑舫

  神农最早发现和利用了茶 , 此后,茶叶逐步 进入人们的生活。其功效在中医学、医药学,以及现代医学中都有很充分的论述。本文拟从茶性、 茶德、茶艺、茶友等方面入手论述茶在精神养生方面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众多,可分为精神、 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精神养生就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知足常乐,调节情绪,平衡心态,乐观开朗,豁达大度,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黄帝内经》的“形神统一”观,《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黄帝内经·灵枢·本神》“: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不止。因悲哀动中者,竭绝而不失生。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收。” 认为神 ( 神志 ) 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能够统帅人 体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人体生理功能与精神活动二者密不可分,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脏腑阴阳气血的功能活动。茶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吸取了中医文化和儒道释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养生理论。

  茶性与精神养生

  成书于秦汉间的《神农百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书中记载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味苦,饮之

  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华佗《食论》 也认为,“苦荼久食益意思”,指茶长期食用可以提神醒脑,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从茶进入人们的生活开始,我们的先人就发现了茶对于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益处。现代科学已经从茶的营养成 分、功效成分的角度对茶的养生保健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茶叶具有抗癌、降血脂、减肥、预防心血管疾病、抵抗辐射、抗氧化、延缓衰老 等功效,并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同。而从精神养生的角度来看,茶叶也能增进精神健康。古代的茶人很早就看出了茶对于人的精神的助益作用。如 陆羽《茶经·一之源》就说:“若热渴、凝闷、 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在《茶经·六之饮》又说“: 至 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而陆羽的好友皎然在其《饮茶歌诮 崔石使君》中就说得更明白:“一饮涤昏寐,情 来(一作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 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 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他以优美的文笔把饮茶的作用形象地写了出来。第一茶碗下肚已情思爽朗,精神大振;二碗则已神思飞扬,有飘飘然的感觉了;第三碗则超越了现 实的烦恼,看破世俗的功利,而已臻于道了。茶已经不仅仅只是解渴饮料、治病良药了。它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境界的升华,修身悟道,皎然真 正把握了以茶养生修道的真谛。

  此后,在精神层面论述饮茶功用的人非常多。

  如裴汶在《茶述》一文中说 :“茶,其性精清, 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认为茶的功用可以去除烦恼,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提出 : 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赏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其中包含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还把它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则强调茶“去襟涤滞、致清导和”的功能和培养“冲澹闲洁、韵高致静”人生志趣的作用。明朱权《茶谱》:“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 茶之功大矣!”

  中医强调形神一体,即身体与精神要相统一, 身体强健则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而精神状态也反过来影响形体,精神愉悦,心情平和,乐观大度有益于健康长寿。相反,精神压抑、或情绪刺激则会引起疾病。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喜、怒、 忧、思、悲、恐、惊,如果这些情绪持久地刺激, 则必然会损伤脏腑气血而致病。其实,现代医学也非常重视人的精神健康。而我国对 90 岁以上的长寿老人的调查数据显示,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而在精神。长寿老人能够长寿的原因与其心胸豁达、性格开朗、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精神状态有关。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茶叶的一些芳香类物质, 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从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 增进人的健康,所以,长期喝茶的人往往长寿。

  茶德与精神养生

  茶在起初不过是可以药用或食用的普通植物,后来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离不开的饮料,这种初喝稍带苦味,喝后能止渴生津,回味无穷的饮料让人欲罢不能,从上层贵族,到文人雅士,再到普通的人民大众,莫不如此,茶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品,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竟然重要到和柴米油盐一般。在逐步进入生活领域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茶的这种先苦后甜的品性,与我们的人生体验竟如此相似,人们试图从中找出某些生活的哲理。在陆羽《茶 经》中,这些东西都找到了答案,茶与饮茶都超越了其作为普通生活物品的范畴,而带有了艺术和哲学的色彩。他把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了。此后经过历代文人雅士不断推扬, 茶便成了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在陆羽的《茶经》中,首先指出了茶的精神内涵,“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 德之人。”一般认为这是最早对茶德的体认总结。 茶出于青山秀水之地,性甘味寒,带有高洁清高 的品性,所以最适合精行俭德之人饮用。“精行 俭德”传统的理解是说茶最适合品德端正俭朴的人喝,如沈冬梅《茶经校注》中就注释说:“茶 作为清凉饮料,最适宜修身养性、清静澹泊、生活简朴的人。”而有的人则认为“精”可解为“约 束”,陆羽认为作为饮料的茶,“最适合于专一践行自律品德的人”。不管是哪种解释,都认为茶可以对人的品德提升发挥作用,这是中国传统比德思想在茶中的发展。此后唐代封演在《封氏 闻见记》中说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首次提出茶道这个概念。历经一千多年,一种通 过泡茶、赏茶、饮茶来进行养生并冶炼情性的观 念便代代相传,越积越厚,不仅在中华大地开花 结果,还流传到周边国家。尤其是在日本,这种源于中国的茶道得以发扬光大。在日本,茶道精神概括为“和敬清寂”,朝鲜、韩国茶礼则概括 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 当代,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将“清、敬、和、美” 作为茶文化核心理念,并加以倡导与推广。

  不管是陆羽,还是后来的茶学家,不管是中 国还是日本、韩国对茶道的理解,其实都强调茶 的廉、美、和、敬、清、静、真、乐等品德。这 种思想其实与我们的养生思想完全一致,我国传 统养生理论中,道家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强调恬淡虚无,与世无争,自然会精神内守,阴 阳平和,气血旺盛,邪无所容,百病不生。嵇康《养 生论》: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 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儒家也 强调质朴和谐,这些在茶文化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而茶德中蕴含了怡养心智的重要思想。饮茶在解 决止渴的生理需求外,还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它将我们的人生志趣 导向清敬和美,所以,饮茶即在修道。在饮茶中 潜移默化,茶德与人的品德达于一致。茶起到了 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心情的作用,使人达 于超然的心境,使自己的身心都健康,自然就达 到了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茶艺与精神养生

  在中国茶学界,茶艺经常表示茶道,这是因 为中国茶道,在传播到日本后,在日本大昌其道, 形成了日本茶道,反而中国国内用到这个概念却 少了,以至于一说到“茶道”二字,人们首先想 到的是日本。既然日本已经用了这一概念,中国 茶人便不太情愿用“茶道”二字来概括中国茶文 化的精神,而更多地使用茶艺这一概念。而我们 在这里所要强调的则更侧重在喝茶的过程中的美 学意蕴,即喝茶的艺术层面。

  有人说,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 得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在 茶道中,却是非常繁琐的,从茶叶、水、茶具的 选择,再到品饮的环境,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讲究, 冲泡的过程也是一丝不苟,它已经完全超出了实 用的范畴,而正是这种超实用的追求,就是美的 原则。一般人自然没有条件去追求这种繁琐的、 超实用的美,他们关心的是解渴生津。但那些有 钱、有闲的贵族士人、文人雅士,他们有修养、 有品味,更主要的是有时间,而这种繁琐正好可 以消磨他们的时间,他们可以在饮茶时谈诗论文, 谈禅论道,从中得到心灵的满足,体悟到美感。 在随后的发展中,中国茶道其实是在朝简化的道 路发展,这是因为元明后,散茶兴起,尤其是废

  团贡散以后,茶道在中国逐渐式微。在南方的民 间如广东潮汕、福建、台湾地区等相对保存得好 些。而日本茶道则在中国茶道的基础上向更繁琐的方向发展。现在的茶道实际完全是程式化了、 艺术化了。

  这种艺术追求就一种美的追求,在茶人的眼 里,茶道就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 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这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凝心静虑,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所以,品茶就是品味生活,就是享受品茶过程的那种美,使身心放松,感受茶的山川之灵气,开阔胸襟,愉悦心情,培养高雅的情趣,自然也有助于养生了。

  茶友与精神养生

  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 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 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 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茶道被认为是一种生活礼仪,具有社交功能, 而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 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说明茶是人们交往 的一种媒介。在中国从来就有以茶待客的传统,客人进门,首先敬上香茶,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人际交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荀子说:“人生不能无群。”又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我们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能群,这也是人类能 战胜一切的原因所在。一旦脱离社会,脱离群体,人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鲁滨逊在荒岛求生时,遇到的最大的危机不是危及生命的野人,而是人 类最大的敌人——孤独。在太空中创造了一次逗留 438 天记录的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说在外太空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感。这其实也是养生的大敌。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脱离群体,更需要 融入群体。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正如 《毛诗序》在解读《诗经·小雅·伐木》时所说: “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而一旦不能融入群体就会出现问题。心理学家丁瓒说: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带来的。”我们今天有种流行的说法:一个人能否成功,情商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情商比 智商甚至更重要。交往的平台多种多样,通过品茗饮茶,一群志同道合的茶人在一起,借一杯香茗,摆脱世俗的利害,倾心相谈,相契若兰,慢慢体会茶的韵致,品味茶的清香,清雅纯洁。和谐的氛围,深厚的情谊,必能使参与者精神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

  神农尝百草,虽是传说,但实是中华民族与自然作斗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厚生恶死等 精神的反映。在长期的茶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这种精神一直贯穿其中。


标签: 养生;茶道;茶叶;饮茶;茶艺;神农;生活;陆羽;现代医学;茶文化 编辑: 朱冬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论茶祖精神与精神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