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茶和天下频道 > 新闻 > 原创力量

“争”出抹茶产业新高度

2018-12-2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虞建萍

  浙江在线-茶和天下网1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虞建萍)日前,首届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节期间,贵州铜仁一举拿下“中国抹茶之都”以及“中国高品质抹茶生产基地”两块牌子。盛誉之下,热议不断。一时间,此起彼伏的“质疑声”“褒奖声”将抹茶产业发展推到风口浪尖。

QQ图片20181224102440.png

  事实上,2000年之后,自抹茶回归中国起,发展抹茶产业,丰富抹茶文化,拓展抹茶大市场,就成为国内绿茶主产区的转型升级的新风口。更高的经济价值,更易打入年轻市场的优势,以及符合当下新型消费习惯的特性,都让“抹茶”成为茶产业的“热词”和“高频词”。

  当前,我国的江南茶区、西南茶区都已经具备了抹茶生产的自然条件。浙江、江苏、贵州等地更是成为我国抹茶原料的主产区。以浙江御茶村、山东鸿雨农科、贵州贵茶集团为代表的上游企业,也都在发展高标准的茶园和更现代化的加工工厂。

  显而易见的是,在供应链的推动之下,茶叶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一场“抹茶”产业、文化、市场的争夺战正悄然打响。其中,尤以浙江、贵州最为明显。

  产业之“争”

  “抹茶的历史发展起点在浙江,回归发展起点也在浙江。”《抹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景红认为,浙江发展抹茶产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以绍兴御茶村为例,1993年率先开启国内生产抹茶的先河,在此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该品牌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建成万亩日式抹茶园,与八喜、雀巢、星巴克、格力高、农夫山泉等品牌牵手合作,跻身国内食品、饮料行业里顶尖的抹茶应用品牌。在生产设备上,也实现了从少量球磨机到气流粉粹、震动粉粹、球磨粉粹等技术的完备生产线的转变。御茶村的发展,正是浙江抹茶产业发展的缩影。如今,在浙江杭州、武义、宁波等地,抹茶生产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抢占市场先机。

  相比浙江抹茶的先发优势,后来者贵州抹茶的发展可谓气势如虹。“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徐嘉民用八个字评价贵州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在他看来贵州发展抹茶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贵州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高海拔、多云雾、寡日照等自然因素成为发展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徐嘉民说:“贵州有非常适合制作高品质抹茶的茶叶品种——福鼎品种,它的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与此同时,与日本行业翘楚共建的抹茶研究所,也为贵州掌握核心茶园的管护以及抹茶加工技术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最新的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规划中,贵州已经将抹茶产业作为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来进行打造,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贵州抹茶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据悉,到2020年,贵州将计划完成200条碾茶线的布局,实现4000吨的精制抹茶产能。

  值得关注的是,浙、贵两地之“争”,还表现在抹茶标准上的较量。今年5月1日,国家标准《GB/T 34778-2017 抹茶》正式实施。浙江为国家标准的起草,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智力的支持。应该说,对于国家标准的解读、应用和实施,浙江较之其他地方更有话语权。

  “10月中旬,贵州颁布了《贵州抹茶》地方标准,其颁布核心指标都高于国标,我们将引领整个行业新高度。”贵州贵茶集团总经理胡清爽告诉记者,贵州抹茶标准在原有国标一级和二级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特级。他表示,贵州抹茶的理化指标,相对应等级的检测结果都远远要高于国标。因为贵州有更高品质的抹茶,所以设定了特级划分,也因此建立了地方标准。在食品安全性方面,贵州的部分指标还高于欧盟标准。高标准、严要求,作为全国第一个设立抹茶地方标准的省份,足见贵州发展抹茶产业的底气、与信心和野心。

  文化之“争”

  这段时间,到杭州余杭径山茶产业博览园的参观考察团络绎不绝。“浙茶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骆驼九宇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张雨晨告诉记者,园区每天都要接待三四波客人。为体现径山作为中国抹茶发源地的主题,园内不仅设置了从碾茶开始到抹茶生产的完整车间,还把“千年抹茶宴”还原其中。大到整条生产线,小到抹茶茶点,园区内的抹茶氛围十分浓郁。

  在浙江绍兴,规划3.6平方公里的抹茶小镇,计划投资2000万元打造抹茶特色园,该项目将有机结合产业、文化、旅游等要素,拉长抹茶产业链,打造集博览、创意、研究于一体的宋文化遗址公园。尽管目前抹茶小镇尚在建设之中,但是抹茶文化氛围已经营造起来,落成的“小镇客厅”“抹茶博物馆”都已经开门迎客。假日里,到抹茶小镇来玩茶的游客数以万计。从“吃茶”进军“玩茶”,抹茶小镇里创意不断,活动频繁。

  如果说浙江的抹茶文化是厚植在各地的生活里,那么贵州的抹茶文化则更强调茶事活动带来的影响力,其中贵州国际抹茶节就是其中的典型。刚刚落幕的首届国际抹茶文化节,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导、采购商等齐聚一堂,国内抹茶文化与国际抹茶文化的碰撞花火四溅。徐嘉民说:“贵州的抹茶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从今年开始,我们年年都要举办抹茶文化节,要把它打造成中国抹茶文化的嘉年华。”他强调,举办大型茶事活动是贵州抹茶文化展示的良好平台。同时,抹茶小镇建设、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抹茶文化研究中心等与产业文化相关的机构、单位以及特色小镇的入驻,也将为丰富贵州当地的抹茶文化注入鲜活的元素。

  一个是含蓄表达,一个是集群开放,截然不同的文化差异,也让这场文化之“争”更具看点。

  市场之“争”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抹茶需求量大约在1.2万吨以上,而全球的抹茶生产总量仅为5千吨左右。在市场缺口接近7千吨的大背景下,呈现的是广阔的市场前景。当然,也不难发现,高品质抹茶产品的需求量和全球抹茶生产的整体水平还是存是差距。因此,就市场而言,优质抹茶产品生产与抹茶市场的竞争都是未来的“竞争点”。

  据调查,日本、欧美、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抹茶需求量排名前三的市场。贵茶集团总经理胡清爽说:“我们公司的抹茶60%-70%的市场在国内,国际市场主要是日本和美国。”

  来自浙茶集团的抹茶销售数据也显示,该公司有70%-80%的抹茶在国内销售,其余份额也主要集中在日本、北美、欧洲地区。由此可见,国内市场是目前国产抹茶最大的市场所在。无论是贵州还是浙江,抢滩国内市场,将是未来的主攻方向。而出口方面,两边也将在在日本、欧美市场有一定的较量。

  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抢夺之战,开发抹茶的市场应用领域也是双方必“争”之地。当前,贵州主要以抹茶原料供给为核心竞争力。而起步较早的浙江,则有更多成熟的抹茶产品问世。纵观全球抹茶市场,抹茶原料本身的需求量并不大,其深加工产品以衍生产品以及其他应用被更多市场所需求。

  科技之“争”

  抹茶应用需求的市场份额越大,抹茶之“争”的焦点就转移到了抹茶研发能力上。当前,国内抹茶的主要应用渠道是在工业渠道(加工食品领域)、烘焙渠道、餐饮渠道上。浙江省茶叶集团资深抹茶专家应敏说:“工业化程度高,食品加工实力强是浙江的明显优势。加之浙江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两家国字号茶叶科研机构落户在此,其产品的研发能力可见一斑。”应敏强调,不仅是科研机构重视,

  浙江的抹茶供应链企业也十分重视抹茶相关研发。他所在的浙江省茶叶集团,就早已着手研发系列抹茶产品,如今该公司已经研发了30多种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糕点、烘烤食品以及化妆品。今年年初,浙江红五环制茶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国内首条连续化抹茶生产线。随着抹茶生产线国产化变成现实,浙江也给全国抹茶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科技动能。

  这几年,贵州也已经认识到原料输出之外,运用科技发挥抹茶的应用性价值非常重要。因此,在今年的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节上,贵州发布了将打造国际抹茶研发中心的消息。这正是贵州加大科技创新,抢滩抹茶研发市场的具体体现。

QQ图片20181224102500.png

  记者手记:

  在记者看来,抹茶产业发展呈现“你争我赶”的现象是值得肯定的。这为中国抹茶的复兴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百花齐风,各有千秋,良性的竞争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兴奋剂。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实践表明,理论也好,实践也罢,都应该用辩证思维去看新兴事物的发展。对于方兴未艾的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只有“争”才能推动加速发展,实现“优胜劣汰”,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才能在国内市场和国际领域,立足长存。

  当然,抹茶产业的科学发展不能操之过急,搞大跃进、放空炮;也不是一味的低头拉车、埋头苦干;更不是照搬照抄、直接复制。而是要静下心来“抬头看路”,对市场有科学的预判能力和反应能力,对文化有跨界答题的能力,对产业有创新创造多元化发展路径的设计能力。更需要的还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发展,让“抹茶”的回家之旅、复兴之旅更具意义和可持续性。

标签: 贵州;茶产业;浙江;茶文化;应用;茶产品;抹茶 编辑: 谢燕青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