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人民政府朝阳社区书记郑元楚被当地村民亲切唤作“茶书记”,他用20年青春芳华,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这20年来,他发扬“三牛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郑元楚。
以一片叶子
引领致富之路
平阳县水头镇朝阳社区平均海拔500多米,距离水头镇城区20公里。曾经,朝阳山被当地人戏称为“平阳的青藏高原”,万亩荒山难开垦,是全县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2000年,杭城毕业的青年小伙郑元楚作为农经员,被分配到这个穷山沟里。朝阳的穷,早已穷出了“名气”,来之前郑元楚也已做好心理建设,但真真切切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的心态还是崩了。
“我从老家鳌江镇出发,换了3趟车,又走4公里山路,花了整整3小时才到山上的办公点。那时这儿荒茫茫的一片,基础设施很落后,别提路了,甚至连灯都没有。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郑元楚说。
早年的朝阳山。
比环境更具挑战的,是摆在眼前的一个数据——当时朝阳乡共有人口5640人,其中贫困户有1826人,大多从事传统农业。因为待在山里没有出路,村民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这个被“放弃”的地方陷入了贫穷的困境。
“我想着,既然来了,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山里人过得好一点。”郑元楚深知,要想从根本上断“穷根”,关键是要有产业做支撑。当时朝阳山茶园面积不到3000亩,茶叶年产量约80吨,产值仅40万元,十足的“低、小、散”。但朝阳山海拔较高,且常年云雾缭绕,郑元楚等人一致认为种植茶叶大有可为。
选定了方向,郑元楚和村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把农业科技送进农民家,把市场信息带给专业户。然而,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很多农户心存犹豫,不愿尝试种茶。郑元楚便学习外地,积极推动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茶叶进行订单收购,给茶农们吃上一颗“定心丸”。
2005年,随着水头镇通往朝阳山的道路开通,山上的茶叶生意瞬间火了起来。茶贩们愿意来了,村民们也不用再跑出去找市场了。
2010年,朝阳茶叶迎来全新的生机:曾因加工工艺失传而湮灭达数十年的清朝乾隆年间贡茶平阳黄汤,被朝阳山的种茶人钟维标成功恢复古老制作工艺。在郑元楚等人共同推动下,与知名企业在山上共同创办茶企,以平阳黄汤作为主打产品,在茶产业界异军突起。
朝阳山区人民积极投身茶叶种植,不断研究并推广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产量和产值逐年上升。当地人均年收入也从2000年的1625元,上升到2020年的24590元。
朝阳百姓的生活,正如这杯中茶,经历苦涩后开始回甘。
如今的朝阳漫山起绿波。
艰难面前的坚守
是为给百姓谋幸福
2000年,郑元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组织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刚开始的农经员,到如今的社区书记,他在朝阳山上已经待了20个年头,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民们遇到难题也总是第一个想到他。
因为常年扎根深山,郑元楚在20多岁便患了风湿,常年需要贴药膏缓解疼痛。但令人特别动容的,是他在“艰难”面前所做出的“坚守”——他曾经有3次机会离开大山,但是他都放弃了。
2008年,平阳县财政局选调干部,当时兼任财政员的郑元楚被选中,可那时朝阳山上正热火朝天地种茶,郑元楚拒绝了。2011年,朝阳乡撤并到水头镇,郑元楚可以选择到镇里工作,离家更近,但是那年平阳黄汤刚做出品牌,他选择留在了山上。2015年又一次岗位调整,郑元楚提出到山下的社区当书记,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留在山上继续发展茶产业。郑元楚同意了,却向领导提了两个“条件”:每年为朝阳社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拓宽朝阳社区下山的灵内线公路。
交通、资金、技术……这20年来,他已记不清遇到过多少大大小小的困难,唯有不断想办法、找路子,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与朝阳的朝夕相伴中,郑元楚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初心与使命:要为朝阳百姓谋幸福。
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朝阳平阳黄汤多次在全国茶博会上荣获金奖;朝阳社区新联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村;平阳黄汤茶博园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如今的朝阳山,更是脱胎换骨、一番茶旅融合的景象——以“平阳黄汤”茶博园为例,整个茶园以景观标准去打造,处处皆景;游步道、旅游接待中心等配套建设渐入佳境;平阳黄汤茶文化体验馆、白色帐篷酒店、茶山统战驿站已投入使用,还有那云民宿、茶山商务接待中心也将于今年国庆开门迎客,一座既面向茶农又面向茶客的茶叶技术培训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帐篷酒店与茶山相得益彰,成为网红打卡点。
“从前,我们这的人都是拼命出山谋出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茶叶,我们朝阳已经成了网红景点,每到节假日来玩的人就络绎不绝。我们朝阳,以后要发展成‘喝茶’‘玩茶’样样齐全的地方!”郑元楚透露,接下来朝阳社区将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特色,以党建领村,以茶立村,以“梦回朝阳”IP兴村,为乡村振兴交上一份满意的“朝阳答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