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寨,古茶王,世界第一把名扬……”,这首由普洱方言所歌唱的《芳香镇沅等你来》让很多人知道了镇沅的千家寨古树茶。结束了在景东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后,浙江大学赴云南景东社会实践团在浙大茶叶研究所所长、普洱市人民政府茶产业发展顾问王岳飞教授的带领下,从景东奔赴镇沅调研古茶产业。
以茶为媒介,以节促发展,近几年来,拥有丰富的栽培型古茶树资源的镇沅县,把茶产业作为特色骨干产业,始终遵循高效、优质、生态的发展要求。“为保证茶叶质量,种植、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越来越规范”,镇沅县委副书记穆星表示,从源头就要把茶叶质量把关好。据了解,镇沅独特的区位、地理、气候造就了独特的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矿、林、烟、畜支柱产业共同“领舞”,茶叶、核桃、蔬菜、瓢鸡、林下经济等骨干产业竞相“绽放”,文化旅游特色产业潜力“彰显”出“4+5+1”绿色产业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镇沅县目前已实现全面脱贫。古茶产业作为一项生态富民产业,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镇沅迎春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云春的邀请,实践队一行来到位于按板镇的罗家村民委员会下村小组。茶厂的露天天台上放置着几十张竹席,大批茶叶在竹席之上被均匀地铺开来,经阳光照射,叶片逐渐变得干燥,散发出阵阵香气。“这就是晒青,作为制作普洱茶的一道重要工序,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何云春介绍道。“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做茶的呢”,实践队员赵航晔问道。“有十几年了嘞”,说起自己的创业史,何云春一脸自豪:“我们从小就跟茶打交道,熟悉整套做茶的流程,而且政府一直十分支持我们这些茶农。”
“来,我们到楼下茶室去吧,中午紫外线强,小心晒黑咯”,边说着,何云春领着大家来到一间20平米左右的茶室。说是茶室,却更像是一间产品展览馆,一排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制作好了的茶饼,还有一些产品参展获奖的照片。“你们看,这就是用古树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何云春拿起一块包装上印有“千家寨”三个字的茶饼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品牌的带动,古茶产业亦是如此。据悉,镇沅县委、政府将全县多、小、散企业品牌集聚起来打造“普洱市千家寨普洱茶”区域公共品牌,从而实现茶产品 “四有四可”,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建立产品可追溯平台。这一举措极大推动了镇沅县古茶产业的发展。
“高山云雾出好茶”,哀牢山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气候,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在哀牢山上,分布着各种类型的茶树和茶园,有规模集中的人工栽培型老茶园,有大面积星星点点散种在村前屋后的老茶树,更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森林里的野生古茶树。踏着青苔和落叶一步步攀登,实践队一行随后来到山上的古茶园内,近距离接触到这些生长了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你们说,它们是如何长成这么高的,简直太神奇了”,走在茶树园里,实践队员杨蕾玉兴奋地向周围的人分享她的喜悦。
在结束了一整日的实地调研后,实践队员们感触良多,在内心里既为镇沅县古茶产业的蒸蒸日上点赞,也为景东县的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镇沅在茶业方面目标明确、制度完善的政策举措,或许可以成为景东县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借鉴。
随着茶文化与景东县多民族群众生活生产深度融合,应进一步加大普洱茶基地、品牌、文化、休闲、养生、旅游结合,深入促进茶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要打造好景东自己的茶业地域品牌,提升其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并切实做好景东县境内普洱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让资源禀赋变为物质财富、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本、“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借助“互联网+”力量搭建“产地直供”、“茶园到茶杯”、“茶农到消费者”的产销直通电商平台,拓宽营销渠道,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茶叶销路问题,提高综合效益,实现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定能取得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