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19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亮点活动之一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在都匀举办。400多位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叙中国茶产业现状,共谋贵州茶产业发展。会上,日本中国茶协会王亚雷以日本茶产业为例,提出贵州茶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
日本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产茶国,茶叶产业能持续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科技和文化。先进发达的茶叶机械和茶叶深加工体现出高科技在茶业上的应用;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更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茶园采摘面积33,300公顷,比上年度减少500公顷(1%),毛茶产量81,500吨,与去年相比,增加了4,400吨(6%)。增产的原因是茶叶主产地静冈县、鹿儿岛县天气风调雨顺,有利于茶叶的生长。主产地的鲜叶产量38万3600吨,比上一年增加2万900吨(增幅6%),单位面积10a(0.1公顷)产量244公斤(增幅7%)。
农林水产省生产局的资料,2016年日本茶产业的农业产值(毛茶产值)规模约900亿日元(约53.37亿元人民币),主要产地在静冈县、鹿儿岛县、三重县、京都府、福冈县等,其中静冈县、鹿儿岛县、三重县3个县的茶园栽培面积占全国茶园面积70%以上。生产茶叶的种类主要有煎茶(占比57.7%,毛茶平均价1419日元(84.15人民币元)/kg)、玉露茶(占比0.3%,平均价5491日元(325.62人民币元)/kg)、覆盖茶(占比4.8%,平均价1707日元(101.23人民币元)/kg)、碾茶(抹茶)(占比3.3%,平均价3057日元(181.28人民币元)/kg)、玉绿茶(占比2.7%,平均价1617日元(95.89人民币元)/kg和番茶(占比约30%)等。
日本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是栽培面积缓慢减少,茶叶生产量虽然在2004年由于绿茶饮料生产的需要曾超过10万吨以上,但随后逐年减少,至近年保持在8万吨左右。茶农家个体经营茶园的面积呈现规模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在九州的鹿儿岛县。茶叶(毛茶)价格变化与PET瓶装绿茶饮料生产量变化一致,也是在2004年达到最高(普通煎茶平均价格约2000日元(118.6人民币元)/kg),随后逐年下降,一直低迷。不同种类、不同生产时期和不同农家生产的茶叶因品质不同,价格有显著差异。
绿茶消费趋势是以茶叶形态的消费呈现不断减少,以PET瓶装绿茶饮料形态的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倾向, 日本户均绿茶和茶饮料的总消费金额约为1万日元(593人民币元)。另外,碳酸饮料、矿泉水等的消费有扩大的趋势。
日本茶的消费和流通出现以下新的动向:
积极推进简便快捷的袋泡茶和粉末茶的销售和消费;
在国内外积极推进不同形式抹茶产品(抹茶、加抹茶的煎茶、加抹茶的袋泡茶、抹茶拿铁、抹茶速溶茶等)的销售;
抹茶原料“碾茶”的生产量近年呈现增加的趋势;
强调功能性的产品和添加水果香味的香味茶的销售增加;
强调滋味“鲜”、“浓”的商品(冷水泡绿茶、加抹茶的绿茶等)、季节和产地限定的商品(新茶、冬茶、当地绿茶等)、零咖啡因含量的商品(无咖啡因绿茶、低咖啡因绿茶等)、功能性商品(具有抗过敏、抑制脂肪吸收等作用的功能食品)和具有发酵、焙火等特征的商品(日本红茶、焙茶、日本乌龙茶等)的促销和消费。
饮料生产商对茶叶原料GAP认证的要求, 使得茶产地取得GAP认证的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园生产性能和茶叶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为了促进茶叶消费,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茶文化普及,每年度开展茶叶冲泡方法的指导;由文部省和全国教育委员会编写面向老师的茶叶小册子,并发放给学校开展茶叶知识的授课。
日本茶叶进口量自2004年达到最高峰以后,由于绿茶饮料生产对国产原料的要求比例增高,10年间茶叶进口量减少了1/3。2018年进口红茶16257吨(比上年度增加4.7%),绿茶4729吨(比上年度增加19.1%)。美国等国家受日本食品流行和有利人体健康的影响,日本茶叶出口量10年间增加了约3倍(2018年茶叶出口达到5102吨,比上年度增加9.9%),其中美国的进口量占日本出口量的35%。2018年日本绿茶出口总额为153亿日元,比2017年增加6.8%,出口平均单价3美元/kg;近五年日本向欧盟的茶叶出口量也增加了2倍以上。为了达到2019年茶叶出口额150亿日元的既定目标,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促进茶叶出口的活动, 在2016年5月颁布的日本农林水产业出口强化战略中, 提出了针对21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出口战略和不同类别出口产品的对应方向,例如针对美国市场主要销售具有健康功能的茶叶产品、针对欧盟主要宣传日本茶安全健康的形象、针对亚洲市场重点扩大受欢迎的抹茶产品的销路等。同时,加强对外国人推广日本茶文化的活动,例如在国外,给茶叶进口国提供日本茶的文化、历史和正确的冲泡方法等情报,通过电视等媒体向海外消费者广泛宣传日本茶的魅力等;在国内设立茶的体验农庄,让外国游客体验采茶、参观茶园田间管理、茶叶生产技术等。此外,为了扩大出口,加强了对茶叶进口国的情报收集,建立了应对茶叶进口国农残标准的预防体系,在海外加强日本茶的推广活动,同时开发了新的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
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日本政府对老茶园改造、新茶园种植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减农药栽培的防除机械、部分发酵茶(乌龙茶)和发酵茶(红茶)的加工机械、节能加工机械等)等给予补贴。为了振兴日本茶产业, 2012年4月还专门出台了振兴日本茶的相关法律《茶的振兴法》,包括基本方针、振兴计划、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国家补助等共11条法律条款。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