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2019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亮点活动之一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在都匀举办。400多位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叙中国茶产业现状,共谋贵州茶产业发展。会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从茶人的定义出发,阐释了茶与美好生活的关联。
何谓茶人?人们过去往往把喝茶的常客称为茶人,以后又把种茶制茶和经营茶的也称为茶人,现在茶人这个称呼越来越受人尊重了,把茶科技者、茶文化工作者也称为茶人,反正,现在社会上凡与茶有关的人士都可自称为茶人。对一个职业形成称谓并趋广泛性,这是社会变化的表现和反映,但一个社会性的称谓都有它特定的涵义,过于泛泛了,这个称谓也就失去了它特定的社会价值。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发表演讲
那么,什么样的人士才能称为茶人呢?在我看来,茶界不同角色的人士,称为茶人都应有它特定个性,比如,喝茶的要能称为茶人,他们应是爱茶、懂茶、知茶、会泡茶、会品茶、能静心、有雅趣的人士,这样的人士对杯中茶叶的浮与沉具有人生沉浮的境遇,对茶杯拿得起放得下能释人生情怀,他们往往知书达理、有人格品位,与他们一起喝茶,可人茶共品、品出人生;种茶、制茶、经营茶的人要能称得上茶人,他们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责任,有匠心、守诚信的人,这样的人既能创造产品品质品牌,又能为惠及社会消费者作不懈努力;做茶艺演示的人要称为茶人,她(他)们不仅会泡茶、能品茶,有技艺、识茶性,有素养、懂礼仪,形神如一,给人美的享受、与多彩人生的感悟;做茶科技或茶文化的人要称得上茶人,他们知行合一,不仅有学问、有建树,更应“心明、道正、德高、事成”的良师和对社会肯奉献的人。这样的人士具有吴觉农先生1942年9月在江西崇安茶叶研究所成立周年会上所要求的“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博爱、哲学家的修养、艺术家的手法、革命家的勇敢,以及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力”等等。显然,茶人这个称谓是沉甸甸的,对社会具有特定的价值和引领意义。这样的茶人不仅能创造出适应社会物质享用的各类茶产品,还能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意义的精神追求。这样的茶人,从古到今代代辈出,如神农氏、鲁周公、陆羽、欧阳修、苏东坡、张大复、许次纾,俞樾、顾炎武、吴觉农、张天福、王家扬等等,还有历史上的众多茶庄主和现代众多的茶界生产者、经营者、科技工作者、茶文化工作者等等。他们创造出中国6大类茶几千个品种的茶产品并创造出众多茶产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丰富着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他们还从茶中感悟出,如茶之质“清”、茶之味“苦”、茶之礼“敬”、茶之韵“静”、茶之德“俭”、茶之魅“怡”、茶之品“美”、茶之魂“和”、茶之功“养”等等茶性、茶艺、茶德、茶道等等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趣及人生价值追求。
他们“精行俭德”,“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慕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他们深深凝结爱祖国爱华茶的高尚情怀,他们始终秉持探索创新、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风格”,茶人风格也是茶人精神。综上所述,茶人的共性,是一切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茶产业、茶文化、茶事业发展和爱茶懂茶的有识之士,并愿为人类美好茶生活做出奉献的人。
茶的故乡在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几千年来,茶与中华文明同步发展,历史上茶经历了药用说、食用说、饮用说,尽管这“三说”,谁早谁迟目前难以考证,但都说明茶在人类生活中具有药用、食用、饮用及精神享用的价值。数千年来,茶叶由我们祖先无意中发现开始(“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从而茶经过人类有意识的饮用,煮、泡茶的技巧的讲究,品茶、赏茶审美艺术的仪式感,人们生命过程中的体验与经历在品茶中的印证和延伸,而体悟出茶能修身传道等,总之,随着人类生活的文明进步和科技的日益发展,茶叶在人类生活中延伸度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这一系列的演化,都与茶人们的创造、传播、引领密不可分,从而使一片本来自山野的茶树叶,越来越雅,越来越神奇,使“茶”,成为一个多义词:如“采茶去”是指茶植物;“喝茶去”是指茶叶泡制的饮品;茶养生是指茶的保健茶疗作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民间的一种生活习俗;“琴棋书画诗曲茶”是文人雅士的一种风雅姿态和情操;“从来佳茗似佳人”及茶艺是美育;“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兴文”、“以茶传情”等茶是媒介;“茶性俭”、“茶禅一味”、“品茶品味品人生”这是人们对茶的哲理体悟。凡此等等,都是人在茶生活过程中的感悟、演化和创造,从而构成了茶文化。茶文化有广义的,也有狭义,人们通常在说的茶文化,实际上是茶生活中创造的文化。从茶生活文化的角度考察,人类饮(品、吃、玩)茶至少具有四大功效:
喝茶有利于健康。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到茶的解毒保健功效。以后中国历史上的医学家们如华佗、唐代的陈藏器、明代的李时珍等等都表述过茶的中药性味和功效,以后《新茶经》中表述为茶对人体有24方面保健药理功效。现代科研表明,茶叶中含有的数百种化合物成分,其中数十种对人体有“三抗三降”,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爱默生曾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人这一生只有健康,才能梦想其他,中外饮茶的历史表明,茶受人喜欢的第一要义就是喝茶有利于健康。如茶从唐代已传到日本,但茶能在日本社会广泛地传开是12-13世纪的中国南宋时期。当时在中国留学僧荣西大和尚,他回日本时不仅把中国南宋时期的饮茶方法、茶宴、茶道带回日本,而且还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从而受日本国民的广泛青睐和广泛流行。16世纪,茶能在葡萄牙、英国乃至欧洲传开,是1560年,在中国的欧洲传教士们(如克鲁兹等)向葡萄牙及欧洲介绍中国茶也是药理作用,1661年英国伦敦杂志上第一则茶广告,也介绍中国茶能保健治病等等。现在联合国卫生组织把绿茶定为世界6大保健饮料之首,茶水成为人类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
茶的健康养生,不仅是养身,还养心、养神、养眼、养性、养情等等。人有“肉体”和“意识”,即生理和心理两套生命系统,而影响人生命健康的基因、环境、心态诸因素中,心态(心理)又占了60%左右。
喝茶有利于身心放松、享受舒适快乐。自古以来,老百姓累了、歇歇、喝杯茶,这是中国民间身心放松的常态。文人们“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又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语),过去商人、闲适之人等放松快乐的首选之地是茶馆(茶楼、茶坊等),这在城市和集镇时处可见。早在西晋时期,张载在成都问茶访故后有诗为证:“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唐代卢仝《七碗茶歌》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陈宗懋院士曾形象地概括过:“几分钟喝茶是解渴生津,几个小时喝茶是休闲享受,天天喝茶是生活习惯,一辈子喝茶健康长寿。”有专家说,喝茶会使人莫名其妙的开心,为什么呢?科学研究表明,这主要是茶叶中特有的氨基酸会促进人体中的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而多巴胺是主导人体情感愉悦感的物质。“多巴胺是一种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并躯体,它对控制大脑神经细胞兴奋传达起着重要作用”。有位生物学家在一次演讲中说:“喝茶的愉悦感是不自主的,不受意念控制的。”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茶也影响着世界人民的生活,2015年10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英国女王为他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中国的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英国人别具匠心地将茶调制成英式红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和世界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有钱了”(人均年GDP5000美元以上),“有闲了”(中国/人/年休假时间已超三分之一),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群会越来越多,享受舒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养生健身等各种生活方式的人也越来越多。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告诉我们茶和茶文化是人们享受闲适快乐生活的最好形式之一,遍布城乡的茶馆、茶楼、茶坊、茶山庄、茶疗保健、茶文化园等等是人们休闲享受的好去处,它们将观光与休闲、物质享受与文化享用、养生与修身、友聚与个人休闲融合为一体,充分体现着茶文化的多元性、功能多样性、多层次性、茶艺展示的丰富性、养生强体的保健性、品牌的差异性、经营方式的灵活性、空间布局的广泛和灵活性等特点,全方位地满足国民和中外游客的需求,也成为大家重蹈不厌、经久不衰的休闲消费项目和生活方式。
喝茶是人际交往好媒介。因为“茶可施礼仁”,茶含蓄内敛,中国茶道的内核是“和敬”。所以,以茶会友、以茶兴文、以茶待客、以茶传情、茶沙龙、以茶说事等等都能体现“以茶为媒”的“和敬”氛围,促进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沟通和友好交往,也传递着人际间的礼仪和修身。明代许次纾《茶流考本》一书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以及茶花的洁白,茶被中国民间看作为“纯洁、坚贞、多子多福”的象征,常常出现在男女青年传情和婚嫁礼俗中,少数民族尤为突出。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交往中频频应用茶和茶文化的故事,既传递了中华文化,又促进了邦交友好。
喝茶致静修身。修身养性在中国词汇中大多是指好脾气、好性格、好素质。但人的好脾气、好性格、好素质大多不是天生的,而是人从小日积月累养成的。如从小培养的是教养,肯学习、有学识、懂礼仪培养的是素养,“内心反省,培养完善的人格”叫修养。品茶致静,致静才能达到澄心静虑、怡情悦性、明心见性的境界。静则安、安则思、思则行、行则得。中国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不学诗无以言”,“学而博约”,古人将茶与“琴棋书画诗曲花香”结合不仅是种风雅,更是种素养熏陶。所以,特别是自唐代以来,儒释道及文人雅士们以茶修身,精行俭德,寄寓了深厚的人文品格,蕴含了高尚的人格精神。当今,人们在多紧张焦虑、心浮气躁等现象下,能“以茶为媒”,空闲时能静心泡壶好茶,品茶、品味,且饮且书,是人们以静制动、以慢生活调和快节奏,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极好生活方式。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常委扩大会议时告诫干部:“空闲时间陪伴家人,尽享亲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是有品质的。”
茶“始于古初草民”,成于茶人们创造传播的茶生活。茶的雅俗共赏、中外流芳,香飘世界,从而人类的茶生活、茶消费带动了茶产业的生产和发,茶的消费与生产又创造了茶文化。中国历史以来,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已出现了两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唐代,它的标志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书《茶经》问世;唐代不仅饮茶之风盛行,并煮泡茶讲究品饮技巧,使用茶器具完备绝前启后;唐代的茶诗无与伦比,宋代茶诗尽管也很兴盛,从现存茶诗看,基础是唐代奠定的;唐代开始对茶征税,从而使茶成为独立的产业等等。再一个里程碑是当代,当今,茶文化的繁荣纷呈程度,茶产业的丰富多样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达到了新高度。现在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大发展,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美好生活,也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中国地方党政领导人的责任担当的好抓手,多年来,贵州省黔南州的“茶人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就是生动写照,活动让黔茶香飘,更使百姓致富、山水清秀。
新时代,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当今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的飞快转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一切都为我们茶产业和茶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今天,我们传承和弘扬“茶人精神”,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茶惠民,倡导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的立足点要放在紧跟时代、面向生活、面向大众、面向产业、面向世界上,茶只有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美好生活服务,才有茶文化的繁荣,茶产业的振兴。为此,我们茶人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知行合一地“用心”、“诚意”,贵在专、贵在精、贵在正、贵在诚,一定能共同谱写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