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茶和天下频道 > 新闻 > 天下茶闻

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茶之圣地探茶源

2019-06-30 来源: 多彩贵州网 记者: 李佳栩

  “茶之圣人,唐代陆羽;茶之圣地,当说贵州”。6月29日,在接受多彩贵州网记者电话专访时,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这样说道。

  谈到茶之圣地,不得不说到茶源地的探寻。

  王亚兰是贵州“老茶人”,早在1974年上山下乡到茶场锻炼时,王亚兰就与茶结缘,之后又到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学习并供职于贵州省茶叶公司。2005年,王亚兰成为中国茶叶行业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王亚兰认为贵州是世界茶源地,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茶籽化石的出现。1980年7月,晴隆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卢其明在碧痕镇新庄营头大山发现一棵茶籽化石。1988年10月经古生物学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郭双兴和中科院贵阳物理化学研究所,贵州省地质研究所、省农业厅和省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多位专家现场勘查,鉴定为“距今一百万年的新生代早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世界上迄今尚未发现比此更古老的茶籽化石。“这充分印证了贵州为世界茶源地。”

  王亚兰老师解释:“古生物死亡后,能形成化石的几率极少,可见,若不是古茶树大量集中之地,是绝不可能发现茶籽化石的。茶籽化石,是古老、悠久茶文化史的写照,也是中华乃至全球茶文化的缩影,是稀世之宝。”

  据王亚兰介绍,贵州高原西高东低,地形地貌千姿百态,气候湿润,冬暖夏凉,具备了茶树演化的条件,该地带自然有理由被认为是茶树的发源地。

  不仅如此,王亚兰还谈到贵州茶文化也是很好的印证。在古代汉语中,许多代表茶的汉字与贵州少数民族的方言也非常相似。“比如织金平桥一带的苗族称茶为‘阿沱’,贞丰县坡柳一带呼茶为‘将’。这些特有的文化现象,形成了贵州高原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王亚兰告诉多彩贵州网记者,日本著名茶学家桥本实在《茶树的起源》一书中曾写道:“居住在湖南、贵州山地的少数民族‘土家族’,其发音为‘tu’‘jia’,与中国茶的‘荼’‘槚’的发音有相通之点,似可以认为中国茶的发源地在这一带。”

  王亚兰说:“有人认为茶最早是药用,但我更赞同的观点应该先是吃茶,然后才是药用”。她提到四川农业大学李家光教授在《古黔濮苗对茶业的贡献》一文中这样描述:“古黔先后出现的濮苗两大民族有悠久历史,他们不仅开拓了当地早期文化,农业生产,并且在茶叶利用加工,栽培方面有特殊贡献。贵州不仅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叶饮用,商品化,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之一。”

  因为各民族的饮茶习惯,直接与原产地文化息息相关,而且历史悠久,历代相传。她说:“贵州食用茶的方式普遍是油茶,因为吃了之后一天都有劲儿,好干活。”

  拿黔北一带的油茶来说,常用的是绿茶、青茶或者青毛茶,直接熬汤,之后加入花生米、馓子以及胡椒、花椒等调料来食用。而在黔东南,会选用比较粗老的茶叶,先将其蒸软,再压成茶饼,在中心挖一个洞,用绳子栓起来吊在房梁上,待茶饼晾干之后,再用这样的“粗茶”熬水,同时加入一些用熟米炸制的爆米花,有的还会加入煮熟的四季豆来食用。

  “因为茶有季节之分,先民们会采摘叶子,等风干之后,将茶煮来吃,或者凉拌来吃,而贵州最早就是将茶叶作为清火、消炎之用,先熬着吃,之后才是药用。”

  贵州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作为茶树发源圣地,很多民间饮用茶俗乃至茶具方面的资料,还有待发掘。王亚兰提到:“在走访民间的时候,很多茶具我们都还没见过,所以贵州的茶文化还有太多值得深挖细究的东西。”

  王亚兰表示,“作为茶事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打造茶树发源圣地,让这一茶树圣地文化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标签: 编辑: 谢燕青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贵州省茶叶协会秘书长王亚兰:茶之圣地探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