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茶和天下频道 > 新闻 > 天下茶闻

寻得南山采茶去

2019-06-12 来源: 新华网 记者: 刘开忠

  采茶,又称纳茶、摘茶,虽不算轻松的农事活,却在乡邻们世代的生产劳动中,凝集了智慧,久而久之演变成了一件丰盈的艺术活。“茶树发芽青又青,一棵嫩芽一颗心。轻轻摘来轻轻采,片片采来片片新”;“风吹茶树香干里,妹妹采茶想起你”;“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采茶,伴随着一曲曲悠扬携永的茶歌,将茶农喜悦之情,思念之情,感恩之情放飞于山峦翠谷间,诉说着今天甜如蜜糖的幸福日子。

  老家人会种茶,善摘茶,喜唱山歌,不考年龄,无论男女,开口能唱,见者赏心悦目,无不称赞。正值采茶时令,寻了周未,携妻一道返回老家,帮父母采茶,以尽孝心。置身于茶园田畴间,风吹碧浪,偶尔也喉咙痒痒,跟着乡亲们哼哼吟吟,时光慢而柔软,大有学着古人模样,背靠桃李树,悠然见南山,试着放下一堆俗事,寻着做一名山野的采茶人。

  莫小看采茶一事,学问却不少,一片片嫩绿的叶子,手腕旋转,一翻一飞之间皆有考究。与其他学术专业一样,有若干专门术语。“飞叶”、“鸡毛脚”、“火炮叶”……每个名词,既形象又蕴含着采茶人独有的道理。乡亲们拿着采下的茶叶津津乐道地给我讲怎样去“飞叶”的叶,怎样把“鸡毛脚”的脚砍掉,怎样抹去“火炮叶”炮。一一道来皆是茶农们在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更是对品质的卓越追求。难怪乡亲们反复叮嘱,采茶虽是农活,却如读书般工序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功,做不得骗人文章。一语道破天机!

  家乡因一片茶叶而改变落后的面貌,人们对茶有深情。赶上时令,一准要举办各式祭茶仪式、采摘比赛,现场每每异常热闹,孩子老人,朋友亲戚,相聚茶园,共话茶事,真是一番盛景。旅人看来,采茶是动感表演,其手法,或掐或掰,手指飞舞在茶尖上,宛若拨珠抚琴,或站或蹬,或仰或俯,搭配上竹篾编制的篮子、采筐,融合成一幅写实的舞蹈图,是不少摄影家为之追逐的梦境。

  采茶注重时令,俗语说:“及时采下是个宝,误时延时是根草”。按照时节,又分明前茶、谷雨茶、春茶、夏茶、秋茶、小阳春茶。啥时采独芽,啥时采丫丫,何时采边茶,一芽一心,二芽一心,芸芸种种,其采法是与时令融为一体,虽看似繁琐,却件件都在茶农心里,你听他缓缓道来,如数家珍。近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采茶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并非“一切都没改变”。茶农已从单一的时令时节转变为以效率为引领,走上了市场需求的传输带,一定程度上,放宽了采摘的时限与空间,不再是简单的追求采早采芽。适应了市场次序的茶农,尝到了绿色管控的甜头,坚守着绿水青山这条底线,走高端品质,诠释着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学原理,是最直观不过的例子了。傍晚依水临田,和茶农们坐在一个院子里闲聊,一条凳子,一把青藤椅,呷一口茶,听一段故事,缓缓道出他们这么多年的坚持,从种茶、制茶到诚信做人,真叫人受益匪浅。

  如今,我的家乡因茶而闻名,茶林飘香,楼宇瓦亮,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锦绣山川图展现眼前。春风十里不如你,一次一次走进父老乡亲,走进茶园,浸润在茶人的茶语中,深深感触于“茶香飘逸,茶青酿蜜”这类句子,不由慨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心灵葱郁,星辰饱满。所以,请容我,邀你一并,寻得南山采茶去。


标签: 编辑: 谢燕青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寻得南山采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