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是国家生态示范县,好山好水蕴育了好茶美茶名茶, 早在三国时期,松阳就盛产茶叶,唐代卯山仙茶是宫廷贡茶,是中国香茶发源地。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围绕打造“一县一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的目标,茶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8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茶产业强县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种植质量提升、加工品质升级、品牌市场拓展、经营主体培育、产城融合发展、茶叶转型保障六大工程,延续了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茶叶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108.1亿元,是全县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
一 产
种植基地生态化。2018年茶园面积12.85万亩,茶叶产量1.49万吨,产值14.7亿元。注重良种化,推广优质高效无性系良种,良种率达95.7%;注重优化茶园生态,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建立“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立体茶园;注重茶叶质量安全,完成了全省首个全县域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程,连续六年被列为农业部全国农作物(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浙江省茶树良种资源圃项目落户松阳,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二十余张金名片。
二 产
加工标准化。以标准化、清洁化和连续化为方向,建立3个茶叶加工园区,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振通宏、碧云天2家企业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推进茶叶精深、资源综合利用,浙江振通宏茶业、神农农业、碧云天农业和茗阳科技等企业生产出速溶茶粉、抹茶、茶酒、茶爽、茶叶熏腿、茶食品等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0余个,产值达6.1亿元。
产品品牌化。“松阳银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先后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华东十大名茶、“浙江十大名茶”等十几个荣誉, 2018年品牌价值22.70亿元,居全市第1、全省第4和全国21位,形成松阳银猴、松阳香茶、松阳红茶、银猴龙剑、银猴白茶、银猴山兰等银猴茶系列产品结构;“松阳香茶”是浙江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2015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百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2018浙江绿茶(银川)博览会”金奖。在茶叶主销区建立100余家“松阳银猴”、“松阳香茶”直营店。
三 产
服务业融合化。浙南茶叶市场交易量7.91万吨,交易额57.9亿元,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4000多名茶商常驻市场,带动产茶地十余个省150余万茶农的1000余万亩茶园,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全县线上线下结合的零售有230余家,实现茶叶网络零售总额7.82亿元。先后荣获“中国绿茶第一市”“农业部定点市场” “中国商品百强市场”,是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又获评2018全国农业产业化头企业500强之第99位。市场交易通过茶叶质量溯源管理IC卡、茶青IC卡,两卡发放2.2万张,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可追溯。
大力发展茶旅游,茶文旅有机融合,现有4A级大木山茶园景区是 “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荣获2018年度全国茶旅金牌线路、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之首,全县拥有成熟茶文旅路线8条,实现旅游收入41.9亿元。成功举办11届“中国茶商大会”,成为全国农事节庆 50强、中国茶事样板十佳和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
今后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将浙南茶叶市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茶叶市场,成为全国茶产业强县、“产贸研文旅”高度融合发展的“中国茶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