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它的余温却仍未散去。这段时间,一波波采购商陆续前往浙江春力茶业有限公司参观考察,洽谈合作。
与春力公司一样,通过茶博会“配对”成功的企业有很多。当我们将视线往回拉,会发现这样的“双向奔赴”还将不断上演。5月17日至21日,短短5天时间,茶博会线下实现茶叶现场交易量超194吨、现场交易额2.43亿元、签订订单20940笔、茶叶意向交易量5402吨、茶叶意向交易额超47.03亿元。
如此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稳中求变。作为市场化办展的开端之年,今年茶博会“搭台”的人变了,“唱戏”的主角和“看戏”观众也在发生着变化。
第六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现场
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曾是各地政府扩大企业发展空间、招商引资的有效方式。而如今,“搭台”的主体变了,茶博会要如何获得企业的选择和青睐呢?
茶博会,是一扇能感知市场风向的窗口。对于企业而言,参展的目的绝不仅限于获取订单,更在于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动向,继而开发出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进一步扩大自身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而如今市场化办展的茶博会,正好能成为各地展商检验产品市场喜爱度、竞争力的一块绝佳“试金石”。
茶艺师泡茶
翻阅今年的参展商名录,可以看到来自十多个国家的800多家参展企业。“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700个国际标准展位,展品涵盖了六大茶类、茶器具、茶服、茶包装机械、茶科技与创意以及新式茶饮等,可谓是茶产业全产业链的一次‘大阅兵’。”茶博会承办方负责人向飞介绍,市场赋能更能激发展会的内生动力。
“从政府搭台到市场化办展,从‘要我来’到‘我要来’,企业转变了思维,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展,展示着自己的实力。”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认为,成千上百的企业选择主动“出击”,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的变化,不仅能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还能进一步激发产业活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肖强(右)
从“采购商”变成“参展商”
茶博会走到第六届,有企业连续准时来展会“报到”,也有企业以“萌新”的身份前来试水,寻找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路径。
对于浙江春力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军来说,这次的参展体验是全新的。做茶30多年,他还是头一回带着自家产品来参展。“以前都是过来采购、观摩的,今年我们公司专门带了自己研发的‘剡溪灵韵’茶,想让消费者品品我们花3年时间打磨出来的好茶。”黄春军说,从采购商变成参展商,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浙江春力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春军
作为我国茶叶出口的头部企业,浙江春力茶业有限公司自1998年开始就开始做茶叶出口生意,近30年的时间,取得了不少好成绩。“西非、北非、欧盟很多国家的客户都长期跟我们合作,我们的出口量每年都在增长,现在已经达到1千万美元以上。”黄春军说周围很多人都好奇:春力在出口贸易上做得如此顺风顺水,如今为何转做内销了?“‘有品类,无品牌’一直是中国茶行业的一大痛点。以往我们做出口,80%都是以贴牌的形式,为国外客户提供原料,不仅价格卖不上去,品牌的国际认知度也较低,我们想扭转这样的局面。希望先转内销打响‘剡溪灵韵’茶品牌,未来再通过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立稳脚跟。”
哈茶福首次参加茶博会
除了寻求转型的大企业,市场化办展的茶博会也给很多中小企业带来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蟒蛇菁茶、湖南张家界的莓茶、广东潮州的柚子茶……越来越多“小众”茶踊跃参展,让“土特产”有了变成“牌子货”的可能。茶博会的“朋友圈”持续扩容,也让这出“戏”唱得更加精彩、多元、有看头。
琳琅满目的茶衍生品
从“喝不出名堂”到“能喝出点名堂”
透过茶博会这扇窗,观众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前来逛展的观众也分“三六九等”。初级小白一般空手逛展,遇到卖家吆喝,会停下来喝一喝;中级的观众自带一个保温杯,遇到感兴趣的茶,会坐下来品一品;而高手往往带着精致的茶杯,杯身上多半还刻着自己的名字,不管什么茶,都能静下来评一评。
连续逛展四届,张大姐已经实现从小白到高手的晋升。“以前喝茶喝不出什么名堂,好像什么茶味道都差不多。”张大姐告诉记者,第一次来茶博会时自己大开眼界,花了几天时间逛下来,喝了不同人泡的茶,听了不同人讲的故事,她才知道一杯茶,原来可以品出如此多的滋味。“回去之后我就找了老师学茶艺,把高级茶艺师证考出来了,但我还是觉得不够,又报了中茶所的审评师资班。学了这么多年,总算能喝出点名堂了。现在来茶博会,都要拿着我的专用杯找老朋友们坐下来,叙杯茶。”
观众购买正山小种红茶冰淇淋
在与张大姐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也看到几张年轻的面孔,手里握着红茶冰淇淋和调饮茶,围在一起研究展位分布图,准备选择下一个打卡点。新式茶饮让古老而传统的“茶”以更加新颖、时尚、年轻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或许,等这几位年轻人看到琳琅满目的茶叶食品、面膜、香皂、口罩等茶叶衍生产品时,会打开更多关于茶的好奇心,像张大姐一样,从“头回客”变“回头客”。
茶,不仅仅是一类产业、一方文化,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年茶博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商和茶叶爱好者,齐聚与此,既看到了一片叶子带来了经济价值,也感受到了它带来的美好生活。六届展会,在潜移默化之中,让茶走进了千家万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