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茶和天下频道 > 新闻

俞学文:扶贫要扶智,也要扶产业

2019-03-13 来源: 记者: 记者 黄云灵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 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 摄


    浙江在线北京3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扶贫的关键是扶技能、扶产业,让贫困地区拥有增收致富的造血能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坑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脱贫”一词深有感触。

  俞学文代表还有一个身份是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这些年来,随着他的茶叶种植基地在江西、广西、贵州等地相继建立,他还曾担任过井冈山革命老区扶贫科技特派员、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村委会名誉主任等职,更感责任在肩,“作为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要为三农代言,更要为贫困地区的百姓发声!”俞学文代表说。

  在他看来,有些贫困村、贫困县,从结构上看,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因此他认为,科学扶贫一方面是异地扶贫搬迁,让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到其他地区并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他们逐步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则要通过教育、科技等多种手段,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强化产业基础,增强“造血”功能。

  “比如说,加大对贫困地区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又比如,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汇集农民、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办事,提升农产品品质,做深产业链,打开农产品销路,最终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俞学文代表说。

  他以自己家乡浙江省武义县的做法举例:近年来,武义通过打造“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使茶农与工商资本、村民与村集体形成共建共享的关系,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的利益,在当地,一名具备专业茶叶加工技能的农民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


标签: 贫困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黄云;浙江;技能;村村委会;武义县;浙江省;扶贫;柳城畲族镇 编辑: 朱冬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俞学文:扶贫要扶智,也要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