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茶和天下频道

创建绿色有机茶园示范县

云南省双江自治县茶叶办公室

2019-05-14 来源: 记者:

一、茶叶产业发展的背景与目标

  双江是勐库大叶种茶的原生地,勐库大叶种茶已通过地理标志认证, 1.27万亩的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被认定为“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勐库古茶山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云南双江古茶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评定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列入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省农业厅授予双江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称号,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进入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二十强企业”名单,双江县冰岛古茶园列入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魅力古茶园”名单,双江县勐库华侨管理区茶园列入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秀美茶园”名单,云顶筑巢茶庄园被评为茶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阿里巴巴太极禅苑文化驿站。在2017年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暨中国临沧首届红茶节上,双江又被授予“中国最美茶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随着勐库大叶种茶的推广传播,双江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正逐步成为全国知名的茶乡。

  2018年,县茶叶面积230218.5亩,比上年同期增8.89%;其中采摘面积153394亩,比去年同期新增投产面积6407亩,增长4.35%。全县茶叶总产量13038.7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018吨,增产8.46%。其中滇红毛茶14吨,滇功夫红毛茶14吨,晒青毛茶12916.7吨,乌龙茶42吨。毛茶亩均产量85公斤。实现茶叶农业总产值7506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4581.25万元,增幅24.1%;实现茶农人均收入5774元。全县精制茶总产量7555.03吨,比上年同期增加342.03吨,增幅4.74%。其中普洱茶产量7449吨,比上年同期增379.5吨,增幅为5.36%。实现茶叶工业总产值116099.5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65.15万元,增幅为6.77%。实现茶叶工农业总产值196237.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21946.4万元,增幅为11.18%。有茶叶精制企业63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4户。有茶叶初制企业118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05个。全县形成了以普洱茶为主,红茶、白茶、绿茶和乌龙茶为辅的5类茶叶产品,共有注册商标120个;其中“勐库”牌和“勐库戎氏”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勐库”、“ 勐库戎氏”、“ 勐康”获云南省著名商标。茶产业作为优一产、强二产、拉三产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

  我们的目标是,至2022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6万亩,建成绿色茶园示范面积12万亩,占现有茶园总面积的46.1%;有机茶园示范面积8万亩,占现有茶园总面积的30.8%。

  至2035年,全县茶园面积达30万亩,建成绿色茶园示范面积30万亩,占现有茶园总面积的100%;有机茶园示范面积20万亩,占现有茶园总面积的66.7%。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提高茶园绿色化

  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完善设施等措施,提升茶园绿色生产能力。淘汰不合格茶园,对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达不到绿色要求的茶园全部退出或改种其他作物。改进种植方式,全面推行科学配方施肥,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的农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绿色化生产。依照茶园的地形地貌特点,在茶园周围营造防护林和绿色保护屏障,茶园内配植遮阴树、套种优良树种,构建茶园绿色复合生态系统。加大绿色实用技术培训,使专业合作社及茶农基本掌握绿色生产技术。  

(二)推进有机茶园建设

  根据茶园环境、生产条件、经营主体意愿等因素,合理确定有机茶园建设区域。针对茶园立地条件存在问题,改良水、土等生产条件。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替代化学农药使用。鼓励扩大绿肥种植,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培肥地力,替代化学肥料使用。根据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过程。指导茶园经营主体制定质量手册、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完备程序文件,规范企业质量控制流程。建立有机茶严格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提升。
  (三)加强茶园基础设施改造

  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园区机动车干道和人行便道,保证茶园生产、管理等活动通行能力;在茶园中合理配置沟渠、水池、小水窖、滴灌、喷灌及防洪、排水等水利设施;合理配置茶园修剪、除草等生产机械化设备,提高茶园生产效率。在高海拔传统老茶园区域,通过留养,推广机械除草等措施,提高茶叶产出。以提高茶园荫蔽度和保护茶树为核心,因地制宜种植茶园覆荫树,每亩8~12株为宜,树种为香樟、肉桂或其他适宜的经济林木,使茶园荫蔽度达30%以上。茶树行隙地、梯坎、边角碎地,种植绿肥、豆类、药材等草本经济植物,覆盖度不低于85%;做好茶园台面恢复工作,禁止铲、削梯坎。

(四)加强茶园优化工程

  对茶园及茶园周边的生产、生活垃圾、污水要及时清理,建立和完善茶园及其周边区域垃圾处理系统,做到茶园及周边无垃圾、无污水、无农残。在茶园管理过程中,实施绿色综合防治措施,净化茶园环境,确保原料安全。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名录;严格记录茶园投入品使用情况,建立茶园管理档案和可追溯制度。

(五)积极开展有机绿色认证

  鼓励企业采取自建基地、建设茶叶庄园、组建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安全、可控、可靠的原料基地。健全和完善“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以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展欧盟、雨林联盟等绿色、有机茶园认证。

(六)开展科技培训

  通过召开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召开村、组群众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茶农充分认识到滥用农药、化肥对茶叶质量的影响,树立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提高科学使用茶园投入品,安全管理茶园的能力和水平,组织茶农开展茶园综合防治技术专题培训,不断提高茶农科学管理茶园的水平。大力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和采摘、加工技术培训,提高全县茶叶加工水平,提升茶叶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三、主要工作成效

(一)抓实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巩固产业发展基础

  茶叶基地建设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围绕“生态、安全、特色、高效”的要求,科学规划以勐库、沙河、大文三个乡(镇)为重点,按照《双江自治县关于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实施意见》和《临沧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的要求,以茶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实施主体,建设生物多样性突出、产品优质安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生态茶园,把生态茶园建设成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强化茶园生态建设,建立多成份、多层次、多产出的高效茶园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生态茶园建设为重点,以“四无一有”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全县茶园建设管理水平。通过配套基础设施,创新茶园建设投入机制和经营管理模式,改善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依托双江茶叶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雨林联盟认证和有机茶认证,提升基地管理水平和质量。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升资源价值和商业价值。

(二)强化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

  坚持保护与合理开发并举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和《双江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建立健全保护机构,落实好保护人员和经费,做好普查、挂牌保护、执法等工作,彻底整治古茶树、古茶园挂牌乱象。做好古茶山的规划和监管工作,切实规范好村庄建设、起房盖屋、加工建厂等各类行为,处理好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关系。在古茶树、古茶园生长区域,禁止种植核桃、桉树等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品质的经济作物,已种植的要有计划的整改或移除。确保古茶树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冰岛等知名古茶树(园)基地,确保古茶树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

(三)推进各类茶园认证,确保原料安全可控

  在茶叶生产的全过程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控,大力推行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创建百亩核心万亩生态茶园高效示范区,加强推广杀虫灯、粘虫板等病虫害生态防控和茶叶加工清洁化生产技术。积极推进雨林、有机等各类茶园认证,努力建设生态茶园和品质茶园。大力推行全程可追溯制度,同时加强农药管理,积极推进企业产品的可追溯体系建设,坚守安全底线,切实维护好勐库茶的品质和声誉。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集群

  加强企业培育,鼓励茶叶企业加强与茶叶初制所、合作社和茶农的合作。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引进先进制茶工艺和技术,更新加工设备,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茶叶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将产业链延伸到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增加附加值。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茶叶”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和外来企业投资茶产业。不断强化涉茶组织建设,引导涉茶商会、协会充分发挥在生产、销售、市场培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产业竞争力。

(五)建立健全规范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深入实施“洁净茶园”行动,在茶叶种植、管护、采摘、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障产品质量;加快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健全安全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加强农资流通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禁农药。在基层茶叶重点村、组,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建立群众监督机制,严格工作措施,全力抓好茶叶农残控制工作。

(六)全力打造勐库大叶茶品牌

  进一步提升勐库大叶种茶的品牌优势,全力打造“双江茶、勐库牌、冰岛魂”,传播健康茶业新观念,提升勐库大叶种茶的品牌形象,把品牌效应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勐库大叶种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公共品牌,制定品牌管理和使用办法。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名牌产品”。支持企业在国内茶叶销售重点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和产品评比活动,不断拓宽茶叶销售市场。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加强市场推广,组织双江茶叶企业到茶叶重点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加强茶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运用“互联网+茶叶”,培育发展新业态,建设茶业发展综合体。

(七)促进融合发展,释放产业发展新潜力

  每年举办一届中国临沧(双江)勐库冰岛茶会等市内重大茶事活动活动;以茶叶会展、营销为重点,采取政府组团、商协会组团和企业参与等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巩固提升广州、深圳、济南等重点茶叶市场。加强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实现以茶带旅,以旅促茶,把双江建设成为集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为一体的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旅游产业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品饮等环节相结合,发展庄园经济;将茶文化与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相结合,配套旅游设施,培育工业旅游新模式。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创建绿色有机茶园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