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金寨产茶历史悠久,是历史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核心区,先后创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培育支柱夯基础
围绕六安瓜片原产地保护区、“六安茶谷”生态旅游区两区建设,每年改造老茶园3万余亩,新建茶园0.5万亩,全县茶园稳定在20万亩以上。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支持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用于茶叶加工厂房建设、“柴改汽”“煤改电”等清洁能源加工工艺奖补、金寨茶城基础设施配套等关键环节。现有市级以上茶产业龙头企业15家,茶叶联合体7家,年产干茶8000吨,综合产值21亿元,20万茶农依靠茶产业增收致富,茶叶已成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
二、围绕绿色提品质
从2016年开始,全县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控替代化学农药“两个替代”行动,全面推行茶叶绿色标准化生产,加强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实现无公害茶园全覆盖,其中绿色认证3.7万亩、有机认证0.8万亩。全县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200多盏,年扦插粘虫板100多万片,实现茶园100%绿色防控。出台农业领域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安排财政资金100万元,奖励举报违规经营使用投入品。同时,对主要茶叶企业和连片茶园建立物联网监控系统,在全县茶园连续三年开展土壤、茶叶普查,不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查,有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三、强化科技强服务
大力实施科技兴茶,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茶产业联盟,争取高校、院所联系优势茶企,在金寨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建成国家级茶树无性系良种母本园和茶苗繁育基地。采取科技培训、专家指导、办点示范等方式进行科技服务,创办了一批科技示范园区,培养了一批茶叶乡土人才,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创新“师带徒”模式,开展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技术培训,全县设立50个培训点,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培训,年培训茶农1000人,带动1万余人学习六安瓜片采摘、制作等技术,既传承了六安瓜片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又提高了茶农生产技能和收入,实现六安瓜片主产区茶园亩效益达万元。
四、唱响品牌拓市场
注册农产品区域公用商标“大别山的问候——源自金寨”,注册“金寨黄大茶”“金寨白茶”“金寨红茶”“金寨翠眉”等茶叶品牌,其中“金寨红茶”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一笑堂”“露雨春”“安态”等为省级著名商标。连续举办18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4届六安茶谷开茶节,每年组织茶企参加全国20场茶博会、展销会,金寨茶叶的知名度不断上升,六安瓜片入围全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五、推动融合促发展
借力“中俄万里茶道、六安百里茶谷”建设,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茶区基础设施建设。以茶、山、水与红色革命历史结合为载体,突出茶乡生态,精心规划茶旅线路、茶谷小镇、茶谷小院、茶博馆、茶艺馆,打造健康养生体验、特色美食、休闲时尚生活元素等多业态于一体的特色茶业农家乐,先后建成省级响洪甸六安瓜片现代农业示范区、面冲茶叶主题公园,积极发展茶文、茶养、茶网等新业态,打造集采、制、品、购、玩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风情体验游,茶旅经济呈井喷式发展,成功争创“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正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六、创新联结助脱贫
为加速茶产业脱贫步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做强茶产业、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致力推进六安瓜片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了订单销售、苗种供应、技术服务、茶园入股、“扶贫车间”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据统计,茶区内92%以上的农户直接从事和服务于茶产业,8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源茶产业,整体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8%以上。
茶产业始终是我县的长效产业、朝阳产业,也是我县群众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我们将继续围绕“提升茶品质、唱响茶品牌、弘扬茶文化、壮大茶产业”的主题,推动茶产业发展取得更大突破,真正将茶产业打造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